基于生态敏感性和用地适宜性分析的农村居民点评价与优化——以海南省屯昌县为例
2017-03-25分类号:F321.1;F323.22;TU982.29
【部门】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湖北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摘要】[目的]农村居民点优化对耕地保护及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借助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和GIS手段准确提取研究区村庄实际占地,以生态敏感性分析为基础,以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为手段对屯昌县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进行评估,按照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和建设用地适宜性由低到高的顺序决定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的区域。[结果]研究表明:(1)位于生态极敏感、高度敏感、中度敏感、轻度敏感、和不敏感区域的村庄面积分别为0.04hm~2、2.41hm~2、42.10hm~2、835.93hm~2和2 990.21hm~2。(2)位于禁建区、限建区、次级宜建区和优先建设区的现状村庄面积分别为46.42hm~2、501.91hm~2、2 423.23hm~2和864.76hm~2。(3)全县农村居民点理论优化面积为547.76hm~2。其中,优化区域主要集中于中部"类盆地"区域,优化区域面积位居前三位的镇分别为乌坡镇、南坤镇及屯城镇,优化面积分别为108.49hm~2、107.07hm~2和103.30hm~2,面积最小的为枫木镇,仅为34.96hm~2。[结论]综合分析研究结果可知,针对不同生态敏感性和不同用地适宜性的区域应该采取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
【关键词】生态敏感性 用地适宜性 农村居民点 评价与优化 屯昌县
【基金】海南省“多规合一”“屯昌县‘多规合一’规划编制服务采购项目”(20150709288)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