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中国收获面积差及其产量潜力情景分析

2017-06-25分类号:F326.11

【作者】余强毅  吴文斌  
【部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部农业遥感重点实验室  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  
【摘要】[目的]文章以提升耕地复种为切入点,从区域自然资源禀赋与利用的角度研究我国粮食产量潜力,能为国家科学优化水土资源配置,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益参考。[方法]引入收获面积差的概念,在作物单产与耕地面积保持不变的前提下,从提升复种的角度估算我国收获面积差及其产量潜力。[结果]2005年左右网格尺度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不同水资源分配情景下,中国可收获面积差在0.135亿~0.363亿hm~2(约合2亿~5.4亿亩)之间波动;第二,与不同农业土地利用水平下可能获得的作物产量相结合,该收获面积差最高可转化成7.4亿t的产量潜力;第三,最实际情况下,通过水资源、作物类型、灌溉措施3方面配置,我国拥有0.135亿hm~2(2亿亩)收获面积差,其可转化为1.17亿t的产量潜力,相对于现实产量5.97亿t,约增产19.6%。第四,长江中下游地区同时拥有好的水热条件与相对优良的灌溉设施,而该地区较大的收获面积差与产量潜力说明其水土资源利用还有较高的调整优化空间。[结论]粮食总产受作物单产、耕地面积、复种指数等3个方面综合影响,但前两大因素对我国粮食产量潜力的贡献已经非常有限。
【关键词】单产差  土地利用  复种  粮食安全  水土资源配置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1501111); 国家留学基金项目(201503250030)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