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生产格局演变及增产贡献研究
2017-07-25分类号:F326.11
【部门】淮阴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 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摘要】[目的]通过测算各省区粮食增产潜力和各省区可比耕地资源量,揭示不同阶段我国及各省区粮食生产及增产的特点及原因,揭示我国今后粮食增产的方向。[方法]结合生产力相对指数与耕地面积分析我国各省耕地资源量,测算了复种指数和单产对我国及各省区粮食增产的贡献率,测算了我国各省区粮食增产的潜力。[结果]我国各省区人均粮食产量差异明显扩大。1985~1998年间,粮食单产对粮食产量增加的贡献率为85.35%;1998~2003年间,我国粮食总产量下降,播种面积减少是主要原因;2003~2013年间,单产增加依然是增产主因,但播种面积增加的贡献明显提高。1985年相对生产力耕地资源的省际差异明显大于2013年,据该文估算,我国可增产粮食22.9%~43%,复种指数对于粮食增产的潜力十分可观。[结论]近30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格局是"南降北升",播种面积差异是粮食生产省际差异的主因。1985~2013年间,粮食播种面积仅占农作物增播面积的15.48%。大多省区耕地复种指数提升空间较大,但多数省区现实的复种指数却在下降,原因是农业生产比较利益低下。进一步提高单产的边际约束效应明显凸显,提高复种指数应该是我国提高粮食产量的方向。
【关键词】粮食生产格局 耕地相对生产力 增产贡献 可比耕地资源 增产潜力
【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山东相对欠发达地区经济格局演变及机制的实证研究”(11CJJJ01); 江苏高校哲学社科研究项目“江苏省农民财产性收入时空特征与障碍因素研究”(2015SJB683)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文献传递